中国叉车企业怎样去库存

时间:2023-01-20 点击:153次
过去改革开放前是按照国家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等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而进入市场经济后,由经济主体分散自主作出判断,市场引导企业生产,使得产能严重过剩,量大于需,发展到如今,经济出现下行调整,各行各业都在为市场经济时所造成的大量库存而酝酿如何去库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和购买方式发生巨变,严重者参与低价零首付恶性竞争,使资金链断裂,更甚至企业倒闭。
 叉车作为物料搬运设备,在我国过去近十五年得到了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一领域,使得行业同样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产生了大量库存。截止到2016年1月为止,据了解,中国市场上有近3.5万台的3.0-4.0t国ii排放标准的内燃叉车库存。
 而在去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排放法规,从2015年10月1日起,非道路发动机将由“国ii”向“国iii”升级,根据规定:非道路发动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不得生产和销售“国ii”发动机;今年4月1日开始,主机厂不得生产和销售装配“国ii”标准的发动机。也就是说从今年4月份开始,所有主机厂都不能生产和销售“国ii”排放标准的叉车。
经济处于下行压力时,各大叉车主机厂都在想办法如何消灭庞大的库存,以减轻在新一轮的转换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中,迅速转身,牢牢抓住市场,巩固其品牌地位。为了消灭库存,部分厂家选择暂时关闭生产线,专心清库存,最直接的办法便是降价促销,为了解除企业压力,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了低价潮,打破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法则。
其次,部分主机厂为了缓解库存压力,让利与经销商,与经销商捆绑一起,共同消灭库存。这是因为,大多数经销商都拥有改装和维修经验,新车与旧车的价格同等情况下,购买新车更划算,经销商可对库存车根据市场和客户的要求进行改装,成为符合法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车型。当然,叉车主机厂亦可以做改装的动作,但库存和生产成本的压力迫使部分主机厂只能选择如此简单的方式直接去库存。
再者,由于叉车价格相对较高,产品的剩余价值也相对较高。如果强行报废的话,企业的经济损失相对比较大,特别是当今经济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更加需要保护好企业利益。通过对其排放水平进行治理要采用一种相对经济可行的排放治理措施。有能力和经济财力的部分公司,会选择与发动机排放改装公司进行合作,将库存车进行改装,符合叉车相关排放法规,再流通于市场。
第三,对国ii排放标准的叉车进行再制造后,或销售、租赁,甚至作为二手叉车处理。
第四,提前将库存南宁叉车租赁给客户,以租代买,将发票开出去。
第五,叉车后市场的火爆,还可将符合国ii排放标准的叉车中的发动机流入市场,以售卖配件为主,但此举并不能为主机厂减负。
第六,中国历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许会有部分厂家冒险将生产日期提前,以避免受政策影响,但此举风险过大,容易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对企业不利。此外,还有部分主机厂,着力于开拓第三世界国家或目前还未有严格排放法规的地区,将库存车低价销往这些国家和地区。但这类国家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实际购买能力低下,并不是库存车的首选地。
因此,企业只有早作打算,在政策到来之前,提前布局符合国iii排放标准的叉车生产线。同质化竞争、低端重复制造,已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只有创新智造,逐渐从低端制造中解脱出来,向中端制造前进,迈步高端制造甚至个性定制化制造中发展,才是叉车行业良性发展的未来。量大于需的市场经济时代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互联网 产业、云计算及大数据的兴起,加速了这种模式的终结,按需生产才是未来企业健康发展之根本。